????第3章救命恩人
????七月流火,烈日當空,鄒立春戴著一頂破草帽,手上拿著一把小鋤頭,腰上纏著只縫滿了補丁的布袋子,一個人在后山挖草藥。
????自從父親病逝之后,他們家就斷了經濟來源,存款越花越少,母親又常年吃藥,他不得不想辦法賺錢。村里經常有收草藥的人來,挖草藥雖然很辛苦,但也能掙些錢貼補家用。
????為了能挖到珍貴的草藥多賣點兒錢,鄒立春大著膽子爬到了懸崖峭壁上。他伸長手臂夠向一株草藥,差一點點就能夠到它了,不料腳下一滑,他不慎墜落下來,掉在了草地上,失去了意識。
????醒來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鄒立春發現自己躺在一張白色的床上,四周的環境看起來很陌生。他揉了揉太陽穴,認出這是村里的診所,但不是他們村的,是隔壁村的,他曾陪母親來這里看過病,還記得診所的布置裝飾。
????他們這兒有條河叫沅河,河兩岸都有村子,為了方便區分它們,一個叫上沅村,另一個叫下沅村,而鄒立春是下沅村人。
????大夫聽到動靜后進來看他,問他感覺如何,讓他站起來走動走動,看看還能不能走路。
????鄒立春慢慢的下了地,還好,他傷的不重,胳膊和腿上都是些擦傷,幸而那處懸崖不太高,沒有把他摔出大問題來。大夫給他處理了傷口,又吊了兩瓶點滴,他這會兒已經緩過來了。
????大夫告訴他,有好心人經過盤山公路,發現了躺在草叢里的他,就把他送來這里救治。他詢問大夫好心人是誰,大夫說:“就是村東頭住別墅的那一家,他們家的小女兒中午開車回來了……醫藥費他們也幫你付了,你的東西在門口放著。”
????鄒立春謝過大夫后,便拿著自己的東西走了。那位好心人不但救了他,而且還把他的鋤頭和裝草藥的布包幫他給撿回來了,他心里充滿了感激,恨不能給對方跪下磕頭。
????大夫說的好心人他是知道的,那是整個鎮上最富裕的一家,也是十里八鄉唯一蓋別墅的一家,更是沅河兩岸村民心中的一個傳奇,這家的情況鄒立春也是從長輩們口中聽來的。
????上沅村東頭的張家,祖上世代行醫,據說是“醫圣”張仲景的后代,一直傳到了張義康這一代。張老先生是村里有名的老中醫,很多大城市里的人也會慕名而來找他看病。張醫生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兒子張博文繼承了他的衣缽,從小便跟隨他學醫,后來去省城讀醫科大學,畢業后他沒有回鄉行醫,而是選擇留在省城大醫院工作;女兒張曼文高中畢業后進入東籬大學學習,畢業后通過校招進入顧氏集團工作,因此結識了顧氏的接班人顧家駿,不久便嫁入豪門做了闊太太,婚后先后生下來了兩個兒子。五年前,張曼文出資為父母修建了這棟大別墅,但是老兩口不常在這里住,因為老太太要去省城哄孫子,老先生年紀大了也不出診了,如今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大兒子家,只有清明節會回來祭祖,每年夏天也會回來住上一段時間,因為城里實在是太熱了,他們要回村避暑。
????今天中午救了鄒立春的人正是張家小女兒張曼文。鄒立春聽說過但沒見過這人,他想著人家救了他,他得當面道謝才對,于是他就踉踉蹌蹌地向村東頭走去。等到了別墅門口,他才想起自己沒買禮物、身上也沒帶錢,就轉身回家去了,打算明天再來。
????鄒立春回到家中,看到母親趴在門檻上,他連忙放下鋤頭和布包,沖過去把母親抱回床上。鄒母見兒子遲遲未歸,就想下地去找兒子,可是她腰疼的站不起來,從床上撲下來爬到門口就動不了了。
????病了這么久,鄒母已經瘦成了一把骨頭,抱在懷里輕飄飄的,一點兒份量也沒有。
????因為怕母親知道了會擔心,所以鄒立春沒有對母親說自己在山上挖草藥時不小心摔下來的事情。他洗手擇菜,做好飯先喂給母親吃,自己則隨便吃了些剩飯,洗干凈碗筷后,他又燒水給母親擦身,直忙碌到晚上十點才入睡。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