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蒲坂到汾陰一百多里,汾陰到皮氏六七十里。汾陰和皮氏是張祿這次巡視沒有到過的地方,但皮綰已經通報了相關情況。在議定相關事項后,又讓蒲令派驛卒送去了教令:“汾陰當多備舟,渡上郡壯丁萬人,城外安營。”汾陰令不知何故,以為要對哪里用兵,不敢怠慢,立即準備渡船、糧秣,又在城外立起營柵。張祿等人兩天后到達時,發現汾陰已經準備完畢,張祿大加贊賞!
????在察看完汾陰的存糧后,張祿對河東的發展有了更進一步的信心。
????汾陰是一個明顯的邊邑,在魏國手中,汾陰和皮氏都是支撐對岸河西少梁城的后勤基地;而在秦國手中,它們只是給對岸的夏陽渡口提供掩護。但由于魏國的建設,這里糧倉豐富,大約有二十囤;新糧舊糧都算上,僅汾陰一地就有存糧十萬石。皮氏是一個古老的封國皮國所在地,經濟條件比之汾陰來還要好,不僅人口更多,產業也更加豐富,甚至還能制鐵。幾乎就是一個都城級別的城邑。有這兩座城邑,加上河北的吳和魏,發展的基礎是有的;只要有了人,把河東發展起來不會有任何問題。想到這里,張祿越發堅定了把上郡的這批人留在安邑的決心。念頭一起,張祿倒盼著上郡的人早點來了。
????秦國的行政就如同機械般準時,說是十天,上郡的人準時于十天后到達,同時到達的還有咸陽造作府的工匠。張祿向皮綰和汾陰令等人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要盡量爭取上郡的人留在河東。所以汾陰令動員起相關人員,早早就在營地里挖好灶坑,拾好柴草。待上郡壯丁到達后,一船船運過來;縣卒按編制引往各營地;立即就有車乘運來糧食,還有人送上火種。就于汾水中取水,升火餐食。
????先到的人炊食的香氣,吸引著后到的人。一萬人幾乎花了一天才完全渡過河來。但最后一批人渡過河來的時候,先過河的人已經開始準備晚餐了。
????張祿沒有區別對待,而是一視同仁地給每個營地都運去兩乘糧食;早過來的固然得食二餐,晚過來的則餓了一天,早已饑腸轆轆,得盡一飽。
????張祿領著各官員到各營巡視,下到各火堆邊與士卒們交談。發現來的人多數都是有爵位的,至少也是個公士,幾乎沒有白身。委婉一打聽,原來上郡今年糧食幾乎絕產,上郡人留在原地的幾乎只有餓死一條路,聽說有工程,大家都積極參與;由于人數太多,而入選名額只有一萬,只能優先保證有爵位的人參加;而那些白身,也都是老輩甘愿放棄自己的爵位,讓自己的兒孫們頂上來。張祿鼓勵他們說,好好干,如果立了功,就可以把家人們都帶出來。剛剛經歷了饑餓,吃了一頓飽飯,上郡人的心理正處于極度的喜悅之中,聽到張祿的話,都連連應喏,表示絕不敢懈怠。
????當天夜里,上郡大夫以上官員都集中到城中,張祿向他們說明了工程的內容:第一步,修通從汾陰到皮氏的道路;第二步,修通皮氏、汾陰到安邑的道路;第三步,修通安邑到吳城的道路;第四步,修通吳、魏、蒲坂之間的道路;第五步,修通蒲坂到安邑的道路。工期估計要半年時間。
????上郡的官員們聽了,感激道:“張卿憐吾民困苦,多與其工,不敢辭勞。然上郡乏糧,被災者不只萬人。愿以替之。河東所賜糧,不敢多求,敢請半給之,余者急送歸郡,以救其急!”
????張祿道:“秦法,官不救災,民自救之。生死凍餒,一安天命。奈何上郡獨犯焉?”
????為首的一名公大夫道:“非敢犯秦法。今民效力河東,河東所賜,不敢多求,敢以分家人,以盡同袍相扶之義。”
????皮綰道:“同袍相扶,義也,不可絕也。然各盡其分可也。河東筑道,其勞過于常,若僅得半食,腹中常饑,焉得完力,必誤工期!”
????這名公大夫道:“若誤工期,請斬臣首以謝!”
????張祿道:“秦法,城旦者日斗食,今僅五升,非法也。若以國法究之,必害!”
????公大夫道:”臣請以日斗食為率,但私運入上郡。若為法所究,盡在臣一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