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與其他地方鼓聲震天,但小打小鬧不同,南邊的戰斗是實打實的真干。趙括強硬地將從石城上退下來的敗兵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以近乎全軍覆沒為代價,重創秦軍,甚至逼出了秦軍劍士。趙括最后時刻調出一萬趙軍,掩護戰場上的趙軍撤退,但可以退出來的趙軍已經不多了。一多半趙軍已經倒在戰場上,能回來的不足一萬人,而且個個帶傷!趙括對那群劍士心有余悸,指揮趙軍控弦引弓,準備射殺他們。但秦軍只攻到自己的陣地前就主動退卻一里,但又不回營,就在陣地前與趙軍對峙。
????由于石城失守帶來的震撼,趙軍今天沒有從其他方向對秦軍壁壘發動牽制性進攻。看見秦軍在陣地前列陣不退,趙括派軍使向距離最近的三名萬人將傳令,讓他組織自己的軍隊,出城攻擊一下。
????他抬頭看了山上幾處戰場,大體處于相持狀態。他又看了看天色,太陽剛過頭頂。他有些猶豫:今天要不要再組織一次進攻呢?由于營地內道路不暢,調集人員出城作戰是一件很麻煩的事;而且南邊的出擊營地是趙括臨時硬擠出來的,地方有限,集結三萬人是進攻的上限。昨天由于把那處營地用來安排石城的敗兵了,今天只能讓他們出城作戰,沒想到他們竟然如此英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但帶來的問題是:成建制的部隊無法出城,都被堵塞在營地里。他費了好大勁才勉強調出一萬人來,想再調兵出營其實是很有難度的,特別是現在軍心不穩,大規模調兵,說不定什么風吹草動,就炸了營。
????他往對面的陣地望去。秦軍就在山下一里開外,陣型嚴整,整個兵力部署趙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他甚至可以估算出秦軍兩個公乘,一個還有三千余人,一個只剩兩千余人,兩陣都有明顯的缺額。而那五千劍士,被安排在陣地的后方,似乎是奇兵,又似乎是督戰。
????就在趙括觀看時,秦軍的營門又開了,出來了幾百戟兵和斧手。趙括心里一緊:這是要割趙軍傷亡者的首級。
????冷兵器時代,一兩下擊刺就能置人于死地的情況是不多的,只有經過長期嚴格訓練的人才具備這種能力。最常見的情況是劃傷,在以矛或戟為主要兵器的時代,這種傷最多,因為大多數人通常不會刺擊,只會劈擊,矛尖在身體上只能留下劃傷;這種傷如果只是傷及四肢或軀干表面,通常不會影響戰斗力;如果劃得比較深,形成切傷,有時會傷及血管,造成大出血,但在四肢和軀干部位,真正發生危及生命的出血不會很多。致命的打擊通常發生在刺傷中,刺傷一般比劃傷深,而且有很大的可能穿透腹壁和胸壁,造成穿透傷,這時劇烈的疼痛通常會讓人失去戰斗力,甚至昏厥,完全失去行動能力。還有一種損傷是撞擊傷,當把矛或戟當大棒來使時,無論是砸到頭、肩或手臂,都有可能造成骨折;如果砸到頭還有可能形成腦震蕩,表面上看什么傷都沒有,但人也會發生各種神經癥狀甚至昏厥。傷人最重的是箭傷,無論是平射而來的還是從天而降的,只要傷著人,一般都會很深,多數會傷及骨頭,部分會造成穿透傷。所以戰斗中,沖過箭雨是極為驚心動魄的一幕。
????在這種情況下,戰爭結束后,誰留在戰場上十分重要:他們可以救援本方的傷員,又有充分的條件殺死對方的傷員!一來一往,雙方的戰損比就會明顯擴大!而戰敗的一方能否救援出本方的傷員,也是一種考驗。
????這次作戰,秦軍是從重圍中突圍而出,個個帶傷,且戰且退,重傷員幾乎全都被遺棄在戰場上,在前面橫七豎八地躺倒了一大片!由于趙軍沒有歸營,秦軍也不敢堂而皇之地打掃戰場,只能讓部隊先與趙軍對峙,另外派人出來清理戰場上的雙方傷員。
????趙括見秦軍出來了幾隊戟兵和斧兵,立即明白了秦軍的意圖:他們要在秦陣的掩護下,收割趙軍的首級。
????他往城內看了看,他命令調動出城的趙軍還在聚軍!他不再猶豫,指著前面的秦軍對各軍使道:“秦軍欲斬吾軍首!必往而救之!”各軍使飛奔向各營,傳達命令。趙括同時下令擂鼓,各營聞鼓皆起,于列隊之間,接受了進攻秦軍,以救援傷員的命令。
????一個完整的生力軍,去打擊一支激戰了半天,傷亡慘重的軍,自然占據著優勢。秦軍基本都要等到趙軍沖到近前十來步才發動反沖鋒,沖垮一兩陣后就往后退,也不急于殺傷趙軍。最讓趙括擔心的劍士沒有參加戰斗,也在一點點后退。
????站在山上的趙括看得清楚,這邊的戰斗并未影響那些秦軍收割首級,他們有條不紊地先刺死趙軍,然后用斧頭砍下頭顱。凄厲的叫聲雖然隔了幾里地也清晰可聞。對面的秦軍采用拖延戰術,不和你認真對抗,也不讓你痛快前進。雙方的陣型散了聚,聚了散。一直到側面的趙軍出擊,秦軍營中才響起鐘聲。這時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秦軍已經收割了大部分傷員的首級,很有些遺憾地回去了。
????趙軍將自己還殘存的傷員全部拖回來,收兵回營。那些失去了首級的士兵只能就讓他們留在戰場上,聽任野獸啃咬。
????南邊的戰斗最激烈的時候,白起沒有呆在谷口的大營中,而是站在石城上觀戰。這里真的是俯瞰整個戰場的好地點,北到丹朱嶺,南到泫水,整個戰場盡收眼底!連對面山谷中秦軍的動靜也能依稀觀察到。廉頗選擇這里作為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有道理的!
????趙括在南邊的拼死反撲,白起也注意到了。雖然趙軍的戰斗意志讓白起稱贊了幾句,但他的整個心思并不在那邊。眼前的三道山梁,才是他重點關注的焦點。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