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芒申,信陵君對眾先生道:“此無他議,必也御敵一月,俟之冬日。”
????仲岳先生道:“申公子所獻地穴之計,或有助焉。”
????次日的訓練,后營采用仲岳先生的建議:每營抽一百人挖地穴,其他人繼續訓練。這些民軍雖然在家也挖過地穴,但多為窖藏之用,挖住人的地穴還未曾有。芒申道:“將軍有言,地穴寬闊各十步,圓形為佳,深半人,四出有階。上起梁,覆枝葉草蔓。中有火坑。可納一伙。”眾人按芒申所言,琢磨著挖了個圓坑。在大家去尋找起梁需要的樹枝時,訓練結束了。大家見到挖好的圓坑,有些興奮,還有人跳入其中躺躺,馬上有人提醒道:“生土不可臥,必待燒之而后可。”還有人道:“四圍欲得水溝以泄雨水,否則必潰。”有人道:“溝底需置散水……”馬上有人反駁道:“頂上要起斗拱……”引得眾人大笑。
????仲岳先生帶著幾個人一個營一個營的巡視,觀察他們規劃、起土的方法,把各營中比較優秀的部分記錄下來;有些新奇的做法,仲岳先生也不理解,便一一詢問,必得其理。一圈圈下來,仲岳先生也有了不少心得。大致知道百人一天可以挖一個容納五十人的地穴,一個營挖十天應該就能完成工程,實在不行,就放棄訓練,集中挖,兩天就成。心里漸漸有了底。這比去鄉里號房要方便多了。
????晚上,須賈大夫派方先生回華陽,報告今日殿見之事。方先生明顯對外交禮儀知之甚少,幾乎像背書一樣陳述道:“大夫入朝晉見,王命上殿,于座賜酒。王座遠,東道者,太子也。賜酒不久,王退,命與太子議。大夫遂與太子議二事,一,秦入魏野,請韓相援;二,魏入華陽以代韓守,愿鄭給以資糧。太子但言,知魏使命,少時朝議,便有回復。歌舞酭酒,至于日昳。其間曲折難盡,不能盡憶。但得其略耳。”
????信陵君有些失望。他知道,外交之事,凡事都在細節中,沒有細節,根本無法揣測韓人的心思。但方先生一則沒有參與其中,二則他對外交之事根本不懂,問也白問。只得問道:“大夫之意若何?”
????方先生道:“大夫將漸次而訪韓相與將,以定其計。”
????信陵君道:“大夫必有報于王者,何人?”
????方先生道:“大夫言,使命雖達而未成,不能回報。姑俟之。”信陵君只好讓方先生去休息、進餐。
????一眾門客均對朝堂外交之事知之甚少,也不知該如何下手,只得道,且待大夫所為。
????當天夜間下了一場小雨,第二天就感覺到冷了。在華陽城內的人還可以躲在屋子里,而那些露營在外士兵,就只能把篝火燒得更旺些,并靠“抖”和跺腳來與寒冷抗衡。
????挖出來的大坑成了大家御寒的寶貝。盡管沒有蓋頂,但可以擋風,而且在坑的中間燒一堆火,熱量比在空地上散失得少,可以讓大家感到更之溫暖。冷得睡不著的士卒們,就著被小雨泡軟的泥地,自行開挖起來。挖好的立即躲到里面,不管是真的還是心理作用,頓時感覺到了溫暖。
????營地周圍的大小樹木全都遭了殃:凡用手撅得動的樹枝全被撅斷,拖到營地里,鋪滿坑底。一堆堆火被點著,沖天大火引發陣陣濃煙,數十里外都能看見。各營都驚慌起來,紛紛遣使探查何事,回報說后軍在給地穴燒土,后軍挖了好多地穴,地穴里面可以住人,遮風擋雨……不同的傳言在各軍迅速傳開。
????結果在當天的例會上,晉鄙大夫雷霆大怒,申斥后軍自行其事,惑亂軍心,罰后軍民軍給其他各營挖坑。后軍的訓練計劃徹底完了。信陵君很不知趣地還要繼續訓練戰陣,晉鄙大夫拿他沒辦法,就讓他跟著最近的中軍中營的民軍訓練——和后軍民軍單獨成軍不同,前軍和中軍的民軍都按營配屬給相應的武卒,只在解陣之后回各營食宿。這下不僅后軍知道信陵君在接受武卒訓練,中軍也知道,甚至武卒也知道了。
????今天秦軍仍然沒有出動,據斥侯回報,秦人好像還把當前的軍隊撤走了一部分。這至少表示,秦人并沒有要采取更大行動的意思。
????回大梁取寒衣的四位公子全都回來了,隨行的是他們的家人,每人都拖著一整車東西返回華陽。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