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競選演講?”
????袁紹湊過頭來觀看布告,曹操給他讓出了個地方。“演講”這又是黨校長的個新名詞,看過了布告里說明的關于演講的具體過程,袁紹才算大概明白演講是怎么一回事。雖然說他對演講本身并沒有什么抵觸,但是想到演講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都投他的票,就感覺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我輩雖非當今名士,但也多為名門貴冑,行此求票之舉有失體面,萬萬不可。”袁紹看完布告之后,立即轉過頭來對曹操如此說道。但接下來他話鋒又一轉,補充了一句,“但若能借此機會一抒己志,亦未嘗不可登臺演講。”
????曹操聽了袁紹的意見,沒有接話,只是微笑著點點頭敷衍了一下。袁紹雖然說話好像兩頭討了個巧,但他大概真的會在演講時來篇文辭華美的賦,表達他當上學生會主席后的雄心壯志。身為他多少好友的曹操都這么說了,那么就絕對錯不了。
????但是曹操此時卻在肚子里琢磨著,黨校長究竟想讓他們在“演講”中都說些什么呢?黨校長此舉必有深意這是一定的,曹操這都認識他半年了,還從沒有見過他搞出一些稀奇古怪但卻沒什么用處的“形式”呢。
????是的,作為一個現代的中國人,黨愛國十分討厭所謂的“形式主義”,因此他平時根本不會規定學生這個應該怎么做那個應該怎么做。放在古代人看來,就是黨神仙不拘俗禮——或者也可以說黨神仙太不“講究”,根本就和不通禮節的蠻夷之人沒什么兩樣。
????唐初大儒孔穎達所著《左傳注疏》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民族過去一直對于“禮”看得很重,后世雖然平時好像把這些“封建禮教”的糟粕都給扔到溝里去了,但一到婚喪嫁娶節日壽辰的時候,迎來送往之間的“禮數”卻是一個都不能少。
????不過曹操就算再怎么天才,短短的幾息時間里,也想不出來到底“演講”都有什么好講的。一般這種時候,大概也就是吟詩作賦,歌以詠志的吧?看來即使是曹操也不能擺脫時代的局限性,將“利益”光明正大地擺在臺面上說清楚呢。
????換句話說,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崇尚的不是“務實”而是“務虛”。像劉備也是在黨校長的教導下,才疑慮重重地準備搞點“務實”的東西,卻還怕其他同學恥笑。其實就算到了現代也是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官員、老實工作的工人、認真搞科研的學者,反而會成為其他人嘲笑愚弄甚至是排擠的對象。
????=====我是務實的分割線=====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袁紹、曹操這兩位候選人的競選資料也被貼在了宣傳欄中——如果不是黨愛國要求所有參選者必須在這幾天提交資料的話,他們恐怕根本不會讓自己的名字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宣傳欄”上。
????畢竟“競選”這種行為本身,就不符合“謙讓”這種中華傳統美德。在這個時代要想當官,大多數人也只能想個辦法讓自己出名,然后等著別人主動來“推薦”他。
????雖然說這種推薦也多是暗箱操作,世家大族們在背地里互相進行著利益交換,今天我推薦你的子弟,明天你推薦我的子弟,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明面上去跑官求官買官的行為還是為人所不齒的。
????更何況,把資料掛在宣傳欄上,就好像是他們為了競選,像商人吆喝賣貨一樣主動宣傳自己似的。早就和黨愛國有所接觸的曹操和袁紹還算勉強可以接受,但是其他一些原本也有點想要獲得主席那個位子的人,比如名士劉表,便徹底打消了這一念頭——實在拉不下那個臉啊。
????像漢靈帝當時就是明碼標價公開賣官,從公卿到地方官員明碼標價。有錢的先交錢后授官,沒錢的先授官再交兩倍的錢。像段颎、樊陵、張溫等厭世雖有功勤名譽,也都是先交了錢,然后才登上了三公之位。
????當時出自博陵崔氏的名士崔烈,給了漢靈帝的保姆程夫人五百萬錢之后被授予司徒。拜官的那天,漢靈帝對身邊的近侍說,“這官賣得便宜了,應該可以到一千萬錢的。”程夫人則說“崔烈是冀州的名士,怎么會買官呢,要不是我牽線連這些都沒有。”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