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越野訓練的時候,馬林在那里偵查地形,結果卻發現,人的眼睛看到的距離是有限的,距離一遠就看不清。于是,馬林想起了望遠鏡……
????望遠鏡是17世紀初才發明的,離現在還有一百多年,馬林只好自己想辦法,搞個“發明創造”了……
????當然,作為先進的技術,而且是很有戰略意義的先進科技,馬林并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望遠鏡的存在。于是,他到了羅巴赫鎮上的眼鏡店,找店里的工匠,打磨了一批大小一致的圓形凹透鏡。然后,他又騎馬去了另一個鎮上,找到當地的眼鏡店,讓這個店里的眼鏡工匠,為他打磨一批規格差不多的凸透鏡(放大鏡)。
????再接著,他去了一趟維也納,找到一個擅長制造木制工藝品的工匠,為他打造了一批木筒。木筒前后兩端是可以拆卸的螺旋形的卡座,可以把打磨好的鏡片固定上去。
????當然,為了掩藏鏡片,卡座前邊,還有一段長度的木筒,使人看不見里面的玻璃。不注意的話,馬林用望遠鏡看遠處時,別人還以為馬林在透過一個木筒觀察什么。
????可是,讓馬林郁悶的是,這個年代的玻璃質量貌似不行。一般的玻璃,都有些發綠。這是因為玻璃里的鐵離子沒去除掉,所以,玻璃的透明度不怎么好。而較早的光學玻璃——鉛玻璃,貌似是17世紀才會在英國出現。
????所以,馬林可以確定,這個年代的望遠鏡,不會看太遠。因為,玻璃的清晰度不夠啊……
????果然,幾天后馬林拿到貨后,自己組裝好了望遠鏡,可以抽長長度的木筒,能調整焦距。但是,不管馬林怎么調整,望遠鏡的望遠距離,也不超過5公里。再遠,就開始模糊了。即便是5公里的地方,也只能辨清大概,不能看得很清晰。當然,這用來偵查敵情,比肉眼看強太多了。
????組裝好兩個望遠鏡后,馬林買了兩個木盒,把望遠鏡鎖了起來,鑰匙只有自己有,別人無法打開。即使卡恩幾個,他們也不知道這是啥玩意。
????之后,為了培養施瓦茨(其實是馬林決定自己偷懶,讓施瓦茨代替自己做些日常的工作),馬林組織了幾次分組對抗。對抗主要在山區進行,馬林還把東方常用的山地埋伏的戰術也拿了出來。只不過,他沒敢用上在山上朝下砸石頭的招數,因為,這樣會弄死人的。
????施瓦茨苦逼地帶著人,小心翼翼地進行了長途大迂回,然后悄悄地往馬林鎮守的營地摸來。但他不知道的是,在營地高處,馬林早就用望遠鏡,在5公里外就摸清楚了他的兵力部署和行軍方向,并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當施瓦茨的50人摸到營地附近后,直接就面對馬林布下的陷阱和包圍圈……
????其他人沒看懂,但未參戰旁觀的科勒似乎有些看懂了——好像,馬林能作出對應的部屬,和他鎖在箱子里的那兩個圓筒有關系。但是,作為一名侍從,他也不好隨意打聽,也不能這么做。而郁悶的施瓦茨,則很不明白,為啥馬林能夠“料敵先機”。然后,施瓦茨愈加的崇拜馬林了……
????幾次演習下來,馬林似乎覺察到科勒注意到了自己手里的圓筒。于是,他覺得,自己手里的圓筒似乎太過顯眼。
????于是,他再度找到工匠,定制了更小的鏡片和更小更不起眼的圓筒,再度組裝了小型的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很小,馬林兩個手就能遮住大半,但同樣能達到5公里的觀測距離。當馬林站到高處用望遠鏡望遠的時候,別人就看到馬林兩只手放在眼前,以為他的手是用來擋陽光的呢……而實際上,他的兩手里,捧著一個小圓筒……
????事實上,望遠鏡這東西,對于偵察兵才是最有用的。馬林身為主帥,陣前觀察敵陣可以,但不可能經常外出偵查(也有主帥親自偵查的,但下場一般不好。比如李自成親自出去偵查,被不知名的地主武裝給ko了。華盛頓親自偵查,也差點被弗格森上校給狙擊了……)。所以,他想來想去,決定把侍從紹爾發展成為偵察兵……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