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楊檦的判斷并無錯漏之處。
????十月秋寒,草原上氣候將有大變,阿史那攝圖不惜代價南下與齊人交戰,除卻碾碎大邏便等“逆黨”最后一絲希望以外,也存了立威的心思。他算準了時間,料定嚴冬降至,齊人必定撤走。
????齊人甲兵甚銳,突厥武士與之野戰多半不能取勝,但如果加上天時、地利,突厥狼騎未必不能發揮己方優勢。
????這天底下沒有比突厥人更耐苦戰的族群,早在伊利可汗之前,突厥人就時常出師攻伐各國,這些年來向西擴張置里海、向北擴張至冰原,又滅絕蠕蠕,壓迫中原王朝……可以說,再險惡的戰爭突厥人也經歷過,再惡劣的天氣突厥人也見識過,除了上天,他們什么也不懼怕。
????他們引而不發,并非是怕了齊人,而是在等待一個時機。
????就像是一頭狼,窺伺在側,等待著獵物自己把氣力消耗干盡。
????他打定主意,如果齊人堅持與他交戰,那他就押上全部兵力,車輪戰,拖死楊檦;如果齊人見事不妙,想要撤走,那他也不會錯過這樣一個絕好的機會,他一定會組織兵馬沿途襲擾,斷絕楊檦的后路,力求將這支精銳的齊國鐵騎徹底葬送在此處。
????假如他們動作可以再快一點,突厥狼騎興許還可以闖入長城以內大肆劫掠。
????如此,不光可以讓那些原本只是被迫跟隨他的大貴族們滿意,還能迅速提升自己的威望。更等于在齊主高緯臉上扇了一耳光,報了數年前被要挾結盟的恥辱,從此真正坐穩突厥大汗的寶座。
????楊檦正是抓住攝圖的這種心理,在夜半時分對突厥發起突襲。
????齊人僅僅以千余騎卒渡河,便直接搗碎了東突厥安置在河對面的一支狼騎,燒殺一番之后,齊人沒有戀戰、急于擴大戰果,馬上回身,再次碾碎了一支追擊過來的部族。等攝圖接到消息,齊軍已經拔營南撤了。而齊軍四周之內,再也找不到一支可以拖住齊軍的兵馬!如果攝圖再不做出反應,他的這次立威之戰就會變成笑柄!
????朔風如刀,夾雜著凍雨,抽打在北蒼茫原野之上。
????涉過河流之后,攝圖又向西行走了整整一日,這才抵達齊軍廢棄的營地。
????彎彎曲曲的壕溝和拒馬將一大塊一大塊的草地和山野分割開來,極遠處綿延起伏的岡巒則滿是青灰之色,幾乎和陰沉的天空融為一體,顯得分外蒼涼。攝圖下了馬,手里攥著馬鞭,在營地里逡巡,齊軍走得倉促,火塘里的火尚未熄滅,正幽幽閃著藍光,在朔風吹拂之下頑強吞吐火苗……
????攝圖神色更冷,一腳踩滅了火苗。
????他背著手,迎著風前行,一言不發,臉上是一片鐵青之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