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里面,氣氛凝重了極點。所有人都在為沈立謙捏了一把汗。因為在內(nèi)閣的所有大臣都知道,蘇松地帶賦稅原本就比其他任何地方要重。松江的百姓多多少少都有怨言,又加上賦稅制度如此混亂,大家交納賦稅的同時,亂七八糟的雜稅又是一筆不可小覷的開支。可能在那邊當官的,多多少少感受到了百姓們的怨氣。所以在提起如何交稅的時候就想到,要是能把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這些賦稅都打包起來,然后就跟百姓門敞開了說,要交多少錢,讓百姓們心里面有個數(shù),百姓們交錢也就是了。當然如果可以用白銀來交付稅的話那就更好,畢竟白銀更值錢啊,能夠少交一點。如果是用寶鈔的話,也不是不行,就得看朝廷愿不愿意收了。大家巴不得手里邊這些廢紙跟賦稅定額相掛鉤起來,然后交給朝廷。反正到時候寶鈔要是貶值,那朝廷先給我們兜個底。所以沈立謙腦袋一熱,說了可以折合成白銀來繳納。原本以為如此觸怒皇帝陛下的話,定會招來一頓責罰。可沒有想到,皇帝陛下沒有發(fā)怒,反而是又詢問,是不是用白銀就最好。沈立謙只好硬著頭皮回道:“陛下,白銀的確比寶鈔更加穩(wěn)定保值,百姓們更樂意用。”應該說他是一位為民做主的好官,看到寶鈔貶值如此厲害,也是心疼那些,忙活了大半輩子換來了幾張寶鈔的普通百姓,那可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朱元璋在聽到了沈立謙的話之后,心里面是欣喜的。欣喜的是,他手下這些個官員看到了混亂的賦稅制度帶給百姓們的傷害,想到了如果折算成白銀來征收的話,沿途至少少了一些麻煩,大家都省事。百姓交納開心,官府管理起來也省事。再有一個,他發(fā)現(xiàn)下邊百姓和官府有實行改革的意愿。作為皇帝,他很快就明白,開國之初,利益集團還沒有這么多,改起來是比較容易。當然他很清楚,自己的雷厲風行震懾力非常的足。只要他下決心改革下面的官員和士紳,就算不滿意,可是沒有哪個人脖子那么粗,敢來試試自己的刀鋒不鋒利。相對來說在自己手上進行改革,會比較容易。越拖到后面,利益集團越來越多的時候,改革遇到的阻力就會越大。一條鞭法也好,攤丁入畝也好,這對百姓們講是一件好事,對于中樞朝廷來講也是一件好事,所以要改,只是這個大前提就是要怎么解決貨幣問題。朱元璋一直很欣賞夏元吉,于是問道:“夏愛卿,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夏元吉在當戶部主事的時候,看過不少地方官員上呈戶部的奏疏當中提起過,能不能把一些沒必要的雜七雜八的賦稅整合成一條之類的言論。沈立謙所遇到的問題,他們這些具體管理天下各地方賦稅的官員也遇到過。只要不是一門心思想從里邊貪贓枉法的人,都會感到這是一件很棘手的問題。下邊押解實物上京是個麻煩事,中途經(jīng)過的官府也害怕會發(fā)生變故。所以這混亂的賦稅制度,給百姓和官員帶來的是雙重傷害。<divclass="contentadv">可是大家都是有苦說不出。因為朱元璋對于貪污腐敗以及空印案的血腥鎮(zhèn)壓,搞得天下官員做事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誰敢在這件事情上面出幺蛾子。當年連空白文書先蓋印或者地方官員帶著官府大印來京城核銷上繳的賦稅,這么正常的事情,都因為皇帝陛下的猜疑,說這是貪污腐敗行為,而殺得人頭滾滾。所以官員們都很害怕,自己轄區(qū)之內(nèi)上交的賦稅對不上數(shù)。可是大家都明白,只要征收的是實物賦稅,路途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一些損耗。但是皇帝陛下卻好像并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他就希望你在地方上征收了一石谷子,到我戶部大倉里邊,就得是一石谷子,漏了一點,那就是你貪污腐敗。綜上所述,其實全天下的官員都希望,不要直接將實物賦稅千里迢迢運往朝廷,而是折合成錢財,直接上交戶部,這樣大家伙都避免麻煩。夏元吉被點名了之后,站了出來,“回稟陛下,賦稅制度的混亂,的確給地方官府帶來諸多不便……”朱元璋直接打斷,“朕明白,朕問伱的是,白銀取代寶鈔,真的能否為百姓解決眼前困境?”夏元吉在沉默了半晌之后,鼓足勇氣說道:“回陛下,按照目前民間對白銀的認可,微臣覺得……覺得可以一試。”他沒有把話說的那么滿,只是說可以試行一下。朱元璋一想到陳寒說的白銀中毒論之后,心里邊就膈應。朱標也是。如果陳寒沒有提出這個論點來的話,他們或許還真的會覺得白銀是個好東西。但現(xiàn)在他們的想法有了轉變。朱元璋又問,“夏愛卿可知大明一年白銀課稅多少?”夏元吉立刻回到:“洪武二十二年,白銀課稅為兩萬三千四百二十四兩。”朱元璋聽到夏元吉把數(shù)字說的這么的精確之后,長嘆一聲,整個大明王朝一年的白銀扣稅只有區(qū)區(qū)的兩萬多兩,這如何能夠承擔本位幣。朱元璋又問:“如此少的白銀課稅,怎能承擔全天下賦稅的折銀,夏愛卿,你可考慮過這個問題?”夏元吉臉色也是沉重,中原大地自古產(chǎn)銀極少,這是事實。但是從唐朝開始,白銀就已經(jīng)得到百姓們的認可,經(jīng)過了這幾百年的發(fā)展,大家普遍認為白銀就是最好的貨幣,這是不可逆的。于是夏元吉再次說道:“大明可以與海外國家進行貿(mào)易,獲得白銀,我大明物產(chǎn)豐富,必能吸引海外諸多方國進行貿(mào)易,在貿(mào)易過程中可換得白銀。”朱元璋一聽,心道:果然如此,果然是這樣。夏元吉的話再次印證了陳寒說的那句話。由于大明寶鈔失去了百姓的信任,百姓們自發(fā)的選擇了更加保值的白銀,而白銀的來源呢?就只能是通過海外國家進行輸入。如果真的這么做了的話,就會和陳寒說的那樣,中白銀毒,到時候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求追讀!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