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襄侯!”
????周瑜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李易也喝了一杯,然后周瑜方才說道:“揚州之事,在瑜來看,其中勝算襄侯已占七分!”
????李易放下酒杯,搖搖頭,笑問道:“為何只有七分?吳郡,丹陽,我大軍所到之處,無一城不開門迎接王師,無一人敢與我刀兵相見,縱然那嚴白虎不聽管教,也只是不斷逃竄,一路從烏程逃入廬江,如今雖未將之剿滅,但此獠終究只是一短視匪盜罷了,失了根基,假以時日,多半不戰(zhàn)自亂,所以,如今局勢,我當手握有九分勝算才是,至于剩下的一分……”
????李易伸手往上指了指,道:“最后一分,則是天意!”
????李易的話語乍一聽很是自我感覺良好,讓周瑜多少有些不適,可他稍微一想,卻又不得不承認李易說的全都是實情,如今人家的確是勢不可擋,并未有任何的夸大。
????至于李易的這番表現(xiàn)算不算驕傲自滿,然后頭腦發(fā)熱,周瑜則是在心中搖頭,因為李易在說話的時候,語氣中的確帶著欣喜,但并沒有太多的得意,似乎揚州的一些變化都在他預料之中一般,成事乃是理所當然。
????心里思量著,周瑜開口說道:“襄侯局勢確實一片大好,丹陽既得,揚州唯有壽春與廬江不在襄侯掌控之中,特別是壽春袁術,雖然還有數(shù)萬兵馬,但襄侯大軍圍城,袁術既失大義,又不得民心,已是冢中枯骨,乃是必敗之相,的確不足為慮,然而,袁術縱敗,襄侯卻未必能夠全勝啊。”
????被周瑜如此懷疑,李易也不惱火,而是笑道:“公瑾莫非又要說那孫策?”
????周瑜并不隱瞞自己意圖,很是坦誠的說道:“正是孫策。”
????對此,李易面露無奈之色,周瑜昨天一見面,就提出了孫策的事情,但李易沒答應,結果周瑜今天又說,李易感覺無奈倒也理所應當。
????見狀,周瑜頓了頓,道:“不瞞襄侯,我與那孫策,其實乃是舊識!”
????“哦?”
????李易微微一怔,仿佛終于提起了精神,非常驚訝的說道:“公瑾認識孫策?”
????周瑜點頭,道:“當年孫將軍曾屯兵舒縣,我兩家比鄰而居,瑜與孫策又是同歲,所以多有往來。”
????李易臉上驚訝之色更甚,瞪大眼睛問道:“既然如此,你當助孫策才是,可你卻屢次勸我出兵廬江,進剿孫策,這是何道理?”
????周瑜臉上浮現(xiàn)一絲為難之色,但很快,這絲為難就轉為決絕,正色道:“瑜與孫策乃是私交,而襄侯出兵揚州,征討不臣,為國為民,不辭辛苦,此乃大義,瑜雖不才,卻不敢因私利而廢公義,若非不能,瑜甚至愿意親自擒了孫策,將他獻于襄侯帳下,還廬江百姓太平,為襄侯解憂,奈何瑜德才淺薄,無力達成此愿,只能將心中所愿,當面告知襄侯。”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